蜂窝活性炭凭借发达的孔隙结构和强吸附性,在污水处理中能有效去除有机物、色素、异味等污染物,其使用方法需结合处理场景和水质特点规范操作。
使用前需对蜂窝活性炭进行检查,剔除破碎、开裂的颗粒,避免后续堵塞设备。若用于处理含大量悬浮物的污水,需先通过格栅、沉淀池等预处理工艺去除大颗粒杂质,防止杂质覆盖活性炭表面,影响吸附效率。对于新购活性炭,可先用清水冲洗表面粉尘,减少入水后对水质的二次污染。

固定床吸附装置:将蜂窝活性炭整齐填充于固定床反应器中,污水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流经活性炭层。填充时需预留一定空间,避免水流冲击导致活性炭堆积压实,影响水流分布。可分层填充,每层之间铺设滤网,防止活性炭颗粒混入出水。
流化床装置:适用于较大水量的处理场景,将蜂窝活性炭破碎成一定粒径的颗粒后投入流化床,污水与活性炭颗粒在流动中充分接触。需控制水流速度,确保活性炭处于悬浮状态,提高吸附面积和效率。
应急投加:针对小型污水池或突发污染,可将蜂窝活性炭直接投放于池内,配合搅拌装置使其均匀分散。但此方式适合短期应急,长期使用易造成活性炭沉积池底,吸附不充分。

需根据污水中污染物浓度、处理水量及目标净化指标确定投放量。一般来说,处理 COD(化学需氧量)为 100-300mg/L 的污水,每吨水需投放 50-100g 蜂窝活性炭。初次使用时可通过小试确定*佳剂量:取不同体积的污水,加入不同量的活性炭,静置相同时间后检测水质,选择净化效果达标且用量*经济的剂量。
当活性炭吸附达到饱和(表现为出水水质变差、异味回升),需及时更换。更换周期通常为 1-3 个月,具体取决于污染负荷。饱和后的蜂窝活性炭可进行再生处理:采用高温蒸汽解析(温度 800-900℃),使吸附的污染物脱附,恢复孔隙活性;或用化学药剂(如稀盐酸、氢氧化钠溶液)浸泡,去除吸附的有机物和重金属,再生后经清洗可重复使用 3-5 次。

避免在强酸、强碱环境中使用,以免腐蚀活性炭结构,降低吸附性能。
定期检测出水水质,根据指标变化调整活性炭用量或更换频率。
储存蜂窝活性炭时保持干燥,防止受潮结块,影响使用时的分散性和吸附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