物理吸附:主要基于范德华力,即分子间的引力。废气中的污染物分子,如常见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(VOCs),像苯、甲苯等,在经过活性炭孔隙时,会被活性炭表面的微孔 “捕获”,如同海绵吸水一般被吸附在孔隙表面。这种吸附过程具有可逆性,受温度和压力影响较大,低温高压条件下吸附能力更强。
化学吸附:部分具有特定化学性质的污染物,例如硫化氢(H₂S),会与活性炭表面的活性位点发生化学反应,生成稳定的化合物,牢固地结合在活性炭表面。与物理吸附不同,化学吸附是不可逆的,通常需要高温热再生(约 300℃高温)等特殊手段,才能将吸附的污染物解吸出来,恢复活性炭的吸附活性。
进气预处理:在废气正式进入活性炭吸附箱之前,通常需先经过预处理环节。此阶段主要通过过滤器等设备,去除废气中的固体颗粒、粉尘以及较大的液滴等杂质。以工业涂装废气处理为例,在进入吸附箱前,先经水帘柜初步去除漆雾颗粒,防止其堵塞活性炭孔隙,影响吸附效果,保障后续吸附过程的顺畅进行。
吸附过程:预处理后的废气在风机提供的动力作用下,以一定流速进入活性炭吸附箱内部。箱体内填充的活性炭层如同一个精密的 “污染物捕捉器”,废气中的污染物分子与活性炭丰富的孔隙表面充分接触,迅速被吸附在活性炭上。在化工废气处理中,含有苯、醇、酮等多种有机溶剂废气,通过活性炭吸附箱时,这些污染物分子不断被活性炭孔隙吸附,从而使废气得到净化。
吸附动态平衡与监测:随着吸附过程持续,活性炭表面的吸附位点逐渐被污染物占据,吸附效率开始下降,系统逐渐趋近吸附动态平衡状态。为确保吸附箱稳定运行,需实时监测进出口废气的污染物浓度、流量、温度、压力等参数。例如,在电子工业废气处理中,利用传感器实时监测废气中苯系物、有机胺类污染物浓度,一旦发现出口浓度接近排放标准限值,预示着活性炭吸附能力接近饱和,需及时采取措施。
活性炭再生或更换:当活性炭达到吸附饱和状态,吸附效率大幅降低,此时需对活性炭进行再生或更换。
再生:常见的再生方法有热解、蒸汽再生、气体吹扫等。热解再生是将活性炭加热至一定温度(通常 300 - 900℃),使吸附的污染物分解或挥发脱离活性炭;蒸汽再生适用于吸附了有机溶剂等可挥发性污染物的活性炭,通过通入蒸汽,使污染物随蒸汽一同解吸出来;气体吹扫则是利用惰性气体或特定气体,将活性炭孔隙中的污染物吹出。例如,在食品加工行业处理异味废气的活性炭吸附箱,可采用蒸汽再生方式,恢复活性炭吸附性能,实现重复利用。
更换:若活性炭经过多次再生后,吸附性能仍无法满足要求,或因废气成分复杂,某些污染物对活性炭造成不可逆损伤,则需更换新的活性炭。在家具制造工业中,由于涂装废气成分复杂,对活性炭损伤较大,当活性炭吸附效率降至一定程度,便需及时更换,以保证废气处理效果。
净化后气体排放:经过活性炭吸附净化的气体,污染物浓度显著降低,达到环保排放标准后,通过排气管道高空排放。在汽车制造与涂装工业中,经活性炭吸附箱处理后的涂装废气,达标后排放至大气,减少了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生活的影响。
活性炭种类与质量:不同种类活性炭,如蜂窝活性炭、柱状活性炭、颗粒活性炭等,其吸附性能和适用场景各异。蜂窝活性炭风阻小,适合大风量废气处理;柱状活性炭强度高、性价比好;颗粒活性炭填充灵活、吸附效率高。同时,优质活性炭孔隙结构发达、比表面积大,吸附能力更强,能有效提升吸附箱运行效果。
废气性质:废气的成分、浓度、温度、湿度等对吸附箱运行影响显著。成分复杂的废气,可能存在多种污染物相互干扰吸附过程;高浓度废气会加速活性炭饱和;高温会降低活性炭吸附能力,对于高温废气需先降温处理;湿度大的废气,水蒸气会占据部分活性炭吸附位点,降低吸附效率,必要时需进行除湿预处理。
设备设计与运行参数:吸附箱的结构设计,如活性炭填充方式、气流分布均匀性等,会影响废气与活性炭接触效果。运行参数方面,吸附风速应控制在合理范围(一般 0.5 - 1.2m/s),风速过快,废气与活性炭接触时间短,吸附不充分;风速过慢,则影响处理效率。此外,吸附时间、再生周期等参数的合理设定,也对吸附箱稳定高效运行至关重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