养殖场异味治理方面,鉴于氨气是主要异味成分,含有硝化细菌等能转化氨氮的菌种的生物除臭剂成为**。硝化细菌可将氨气转化为硝酸盐,实现异味物质的无害化处理。

生物除臭剂的使用剂量并非一成不变,需依据异味浓度、处理空间大小以及异味产生源头特性等因素灵活调整。
异味浓度是确定剂量的关键依据。一般而言,异味浓度越高,所需生物除臭剂剂量越大。以垃圾渗滤液处理为例,当渗滤液中氨气浓度高达 1000mg/L 时,每立方米渗滤液需添加 0.5 - 1 公斤生物除臭剂;若氨气浓度降低至 500mg/L 左右,剂量可相应减少至每立方米 0.3 - 0.5 公斤。实际操作中,可通过专业的气体检测仪器,定期检测异味浓度,以此为基础及时调整生物除臭剂用量。
处理空间大小也对剂量有影响。对于大型封闭空间,如工业废气处理车间,由于气体扩散范围广,需适当增加生物除臭剂用量,以确保有效覆盖。假设一个面积为 1000 平方米、高度为 5 米的车间,在异味浓度较高时,每小时可能需喷洒 5 - 10 升经稀释后的生物除臭剂;而对于小型空间,如养殖场单个猪舍,面积仅 50 平方米,高度 2.5 米,每小时喷洒 0.5 - 1 升稀释后的生物除臭剂即可满足需求。

异味产生源头特性同样不容忽视。持续产生高浓度异味的源头,如垃圾填埋场的垃圾堆放区、工业生产中不间断排放废气的装置,需持续、稳定地投入生物除臭剂,且剂量相对较大。而对于间歇性产生异味的源头,如定期清理的养殖场粪污池,在清理前后短时间内加大生物除臭剂用量,平时则维持较低剂量进行日常维护即可。
直接喷洒与精准雾化:直接喷洒适用于异味较为集中、表面污染明显的区域,如垃圾填埋场裸露的垃圾表面、养殖场粪污堆积处等。在垃圾填埋场,可使用高压喷雾设备将生物除臭剂稀释液直接喷洒在垃圾表面,喷头应均匀分布,确保每个区域都能被覆盖,喷洒量以垃圾表面微微湿润为宜。对于养殖场粪污堆积处,采用手动喷雾器近距离喷洒,保证生物除臭剂能充分接触异味源。
精准雾化则更适用于空气传播异味的处理。通过安装雾化喷嘴,将生物除臭剂雾化成微小颗粒(粒径一般在 5 - 15 微米),使其能在空气中长时间悬浮,与异味气体充分混合、反应。在工业废气处理车间通风管道中安装雾化装置,当废气通过时,生物除臭剂雾滴与废气中的异味成分迅速接触,提高除臭效率。
结合喷淋塔与循环使用:在工业废气处理、污水处理厂等场景中,将生物除臭剂与喷淋塔结合使用效果显著。废气或污水通过喷淋塔时,塔顶喷淋系统将生物除臭剂稀释液均匀喷洒,气液或液液充分接触,异味物质被生物除臭剂捕捉、分解。为提高生物除臭剂利用率,可设置循环水箱,使喷淋后的液体回流至水箱,经检测与适当补充新的生物除臭剂后,再次循环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