垃圾中转站因垃圾集中堆放、压缩转运,极易产生氨气、硫化氢、甲硫醇等恶臭气体,不仅影响周边环境,还威胁人体健康。不锈钢喷淋塔结合生物洗涤工艺,凭借高效、环保、稳定的特性,成为垃圾中转站除臭的优选方案。
生物洗涤工艺基于微生物代谢原理,将恶臭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。在不锈钢喷淋塔内,恶臭气体由塔底进入,与自上而下喷淋的含有活性微生物菌群的洗涤液充分接触。以硫化氢为例,自养型硫氧化细菌可将其氧化为硫酸盐,为自身生长提供能量;氨气则被硝化细菌转化为硝酸盐。这些微生物附着在洗涤液中的生物载体或塔内填料表面,形成生物膜,持续发挥降解污染物的作用。同时,洗涤液中的微生物还能分解甲硫醇、挥发性脂肪酸等复杂有机恶臭物质,将其转化为二氧化碳、水和无机盐 。
不锈钢喷淋塔由塔体、喷淋系统、填料层、除雾装置等核心部件构成。塔体采用不锈钢材质,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,能抵御垃圾中转站废气中酸性物质(如硫化氢溶于水形成的酸性环境)和潮湿环境的侵蚀,保障设备长期稳定运行。喷淋系统由循环水泵和多层喷嘴组成,水泵将洗涤液从塔底循环池抽送至喷嘴,经喷嘴雾化后形成细小液滴,增大与恶臭气体的接触面积。填料层通常选用比表面积大、孔隙率高的鲍尔环或阶梯环填料,为微生物附着和气体 - 液体 - 生物膜三相反应提供充足空间,延长气体与洗涤液的接触时间,提升除臭效率。顶部的除雾装置,如折流板或旋流板,可有效分离净化后气体中夹带的液滴,避免二次污染 。

三、生物洗涤工艺操作流程
启动除臭系统前,需在循环池内配置洗涤液。洗涤液以水为基质,添加适量的营养液(如氮源、磷源等),为微生物生长提供营养。同时,接入特定的微生物菌剂,常见的有脱硫菌、氨氧化菌等复合菌群。通过曝气等方式为微生物创造有氧环境,经过 3 - 7 天的培养驯化,使微生物在填料表面形成稳定的生物膜 。
恶臭气体经收集管道引入不锈钢喷淋塔底部,调节风机风量,将气体流速控制在 0.5 - 1.5m/s,确保气体与洗涤液充分接触。开启循环水泵,将洗涤液以 10 - 20m³/(m²・h)的喷淋密度均匀喷洒至填料层。运行过程中,需实时监测洗涤液的 pH 值和微生物活性。由于微生物代谢会产生酸性或碱性物质,导致 pH 值波动,当 pH 值低于 6 或高于 9 时,需添加酸碱调节剂(如氢氧化钠或硫酸)进行调节。此外,定期检测洗涤液中微生物的浓度和活性,若微生物数量下降或活性减弱,及时补充菌剂 。

(三)洗涤液循环与处理
洗涤液吸收恶臭污染物后回流至循环池,池内设置曝气装置,一方面为微生物提供氧气,另一方面促进污染物的进一步降解。当洗涤液中污染物浓度或悬浮物含量过高,影响微生物活性或堵塞喷淋系统时,需部分排放并补充新鲜洗涤液。排出的废液可引入污水处理系统,进行深度处理 。
生物洗涤工艺利用微生物的天然代谢能力,不产生二次污染,除臭效率可达 80% - 95%,且运行成本相对较低。不锈钢喷淋塔结构紧凑,占地面积小,适用于空间有限的垃圾中转站。日常维护中,需定期检查喷淋塔的密封性,防止气体泄漏;清理喷嘴和填料层,避免因杂质堵塞影响喷淋效果和传质效率;同时,做好循环水泵、风机等设备的保养,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。
通过合理运用不锈钢喷淋塔生物洗涤工艺,可有效解决垃圾中转站的恶臭问题,为周边居民营造清新健康的生活环境,助力城市环境卫生的提升。